扶余连续十年荣获“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先进县”称号 城事-松原站 姜春起 2313654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松原站 > 城事

扶余连续十年荣获“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先进县”称号

2017-01-22 | 来源: 松原市人民政府网

  2016年,扶余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1万人次,转移就业人数占农村人口总数的42.2%。全市劳务经济收入29.5亿元,农民人均劳务经济收入4690元,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在改革中求发展,“五指”齐动握成拳,实现了“一增”“五转变”,转移就业规模和劳务经济收入再创历史新高。2016年11月21日,扶余市被吉林省人社厅评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先进县”,这是自2007年以来,扶余市连续十年获此殊荣。

  该市制订了实施就业相关优惠政策,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农村转移劳动力子女纳入市、镇教育发展规划,使农民没有后顾之忧。同时,实施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将回乡创业的农民工纳入招商引资范围,享受同等优惠政策。

  一年来,就业部门积极加强与劳务基地的信息沟通、建立起双向对接机制。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先培训后输出、先持证后上岗,保证培训后的就业率。2016年,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3400人,劳务输出培训1700人,取得证书3350人,实现就业3300人。培训提升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促进了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

  与此同时,提升原有的“保安”“食品”“建筑”“绿化”“家政”等品牌,巩固了40余个输入基地,拓展了“域外承包土地”劳务品牌空间,全市异地转移农村劳动力16万人次,就业岗位相对稳定。先后向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境外就业基地输送就业人员1000余人。新打造的“北京辅警”劳务品牌,使扶余籍农村退伍兵有了理想工作岗位。“高铁乘务、列车员”新劳务品牌,满足了新生代青年农民的就业愿望。据统计,2016年全市有16万余名农民工异地转移就业。

  一年来,改革成效显著。扶余市委、市政府相继开展了农村就业制度综合改革、农村劳务经纪人、建设农民工市民化服务中心和农民工市民化培训四项改革试点工作。新建70个村级人力资源市场及88个“半小时农村就业服务圈”,搭建起新的农村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乡(镇)、村互联网信息多元化功能全面完善,社会保障平台全覆盖到各乡(镇)、村,达到“六到位”的标准。所有行政村普遍建立社会保障服务站,村级服务站和村级人力资源市场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3至6人,工作人员配备率达100%。市、乡 (镇)、村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健全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和转移就业数据库,数据录入达100%,将转移就业实名制纳入统一的信息系统实行动态管理。乡(镇)、村建立健全了规范的基础台账,完善了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调查统计制度,并实现动态管理。

  该市充分依托工业集中区、工业园区、杂粮市场、小城镇建设和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发挥了集聚效能,吸引大量农民向经济发达区域聚集,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另一方面,积致力于发展民营企业和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特色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以产业发展带动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机制。2016年全市有8.9万名农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身份也由单纯的农民向半农半工或半农半商转变。仅三井子杂粮市场,就有7000余名农民在这里务工,人均年收入可达1.5万到2万元。

  目前,扶余市建成创业基地12个,其中2个基地达到省级标准。在这些创业基地为农民工创业提供项目推介、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后续跟踪等“一条龙”服务,构筑绿色通道和创业平台。在劳务输出能人和带头人实现“先富”后,他们将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在全市各乡镇形成了“一人带一屯、一屯带全村、一村带全镇”的连环效应。在发展劳务经济工作中,扶余市培树了一批“劳务输出大乡、大村”先进典型,红星村劳务输出能人金英昊就是这样一位先进个人典型,他积极发展对韩国劳务输出,实现全村200多人境外就业。潘家村的劳务能人孔庆伟,带领120多名本地农民在延吉承包果园,几年来,带领大家全部脱贫。据统计,2016年,在创业基地自主创业和返乡创业达3346人,直接带动就业65362人;基地外创业197人,带动就业人数达3349人。

  松原日报  于洋 

责任编辑: 姜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