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市开展市民文化节 农民文化节侧记 今日聚焦-松原站 李丹 2233769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松原站 > 今日聚焦

打造温馨城市 建设欢乐乡村

松原市开展市民文化节 农民文化节侧记

2016-09-29 | 来源: 松原日报

11.jpg

  全市“文化两节”启动仪式暨第四届松原市广场舞大赛现场。

22.jpg


  农民才艺大赛比赛现场。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之年。为加快推进文化小康建设步伐,全力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进一步营造全面振兴发展的文化氛围,展现松原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按照省委要求,我市从6月份开始启动第三届市民文化节、农民文化节活动,采取市县两级联动的方式,力求全民参与、遍地开花,着力为全市人民打造盛世同欢的节日氛围。

    市民文化节:“四个文化创新”打造温馨城市

  在前两届市民文化节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我市第三届市民文化节着力在创新上下功夫,通过创新打造温馨都市,为市民营造多彩生活。

  打造精品展演新机制。5月27日,由市文广新局主办,市群众艺术馆、各县(市、区)文广新局承办的松原市文化精品展演工程正式启动,优秀剧目满族新城戏《洪皓》作了首场演出。这是松原市市民文化节着力打造的品牌文化推广活动,目的就是让根植松原的优秀文化精品惠及人民,打造地域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

  在市民文化节系列活动中,我市充分利用群众艺术馆的新建剧场,积极开展专业艺术、群众艺术、舞台剧目、非遗项目等内容的精品文艺展演活动,引领市民在欣赏文艺精品中进一步提升文化素养,感悟美好生活。他们积极创新机制,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对具有松原地域特色的满族新城戏《洪皓》《绣花女》《大宋歌仙》,具有民族特色的剧目《神骏》《查干湖》,具有非遗项目特色的呼麦、马头琴演奏等节(剧)目进行全年长期免费展演,形成常态机制,做到每周都有一场演出,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化艺术水平,打造松原文化品牌做出了积极贡献。

  拓展培训活动新思路。7月11日,由市文广新局主办、市群众艺术馆承办的全市社区文艺骨干声乐(合唱)培训班在市群众艺术馆一楼剧场开班,来自全市各地的合唱团成员、社区文艺骨干和文化志愿者120多人参加培训。培训特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黑龙江省合唱协会常务副会长、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指挥江齐雄进行现场授课。

  为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培养优秀文化骨干,我市积极创新培训机制,通过活动中培训、举办培训班、送培训下乡等方式,不断深化培训工作成果,提高群众文艺水平。他们积极开展了广场舞、声乐(合唱)等三类大型培训活动,并充分利用市、县(市、区)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图书馆、社区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及设施,积极辅导群众艺术团体、文艺骨干,通过培训辅导,引导、带动群众自发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另外,他们还根据“先学后比”的思路,先后开展了广场舞、朗诵、合唱等比赛,进一步检验了培训成果,提高了培训效果。

  创新群众活动新内容。6月27日晚,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文联联合主办,松原市群众艺术馆承办的第三届吉林省市民文化节松原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广场舞大赛在纳仁汗广场举行,共有19支代表队、1000多名群众参加比赛,现场火爆热烈,吸引了近万名群众观看。

  为吸引更多市民参与到文化节系列活动中来,我市积极创新活动内容,力求使文化活动更贴近百姓生活。在今年的文化活动中,特别加入了千人齐跳广场舞、群众合唱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活动的知名度,营造了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在活动的宣传上,除使用传统文件、通知、媒体等方式进行公示报道外,还积极拓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平台,对各项活动的进程进行实时宣传。在启动仪式中首次采取无人机航拍的模式进行录制,提高了活动的群众影响力。

  探索区域联动新模式。8月30日19时,由松原市文广新局和白城市文广新局联合主办的“松白情 群星灿”群众文化精品联动展演在松原市群众艺术馆热情上演。两地分别组织全市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群众文化精品,进行了异地交流和演出。

  为集合更多群众文化精品,今年的市民文化节活动中,我市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探索区域联动的新模式。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城市区域文化联动中,与白城市结成对子,共同开展两地群众文化精品展演,为市民欣赏到更多种类、别具特色的文艺精品搭建了舞台。另外,松原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示展演活动中,还邀请了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望奎县文广新局,在市群艺馆举办伊玛堪皮影戏《西温莫日根》专场演出,让松原百姓“零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艺术魅力。

  随着活动的开展,我市民的文化素养得到了很大提升,对文化活动有了更高的欣赏要求。今年,市民文化活动节中,我市努力向文化产品供给侧发力,注重提升文艺作品的文化和思想含量,注重表达方式的创新,为群众提供更多他们想听、想看的文化活动。

  农民文化节:“六种文化手段”建设欢乐乡村

  8月7日下午,由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委员会、市文广新局、市文联联合主办,市满族新城戏传承保护中心承办的第三届吉林省农民文化节松原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专场文艺演出,在前郭县平凤乡郎家村正式拉开帷幕。独唱《凤凰飞》《咱老百姓》,小戏曲《憨哥讨债》《夜审黄三》,满族新城戏《孝道》,歌伴舞《中国吉祥》……节目既有传统的二人转,又有戏曲、歌舞等表演,精彩纷呈的节目,让农民体验到了不同的艺术形式。同时,现场还穿插了多项展示惠民政策的实体节目,为百姓送来了一道清凉的文化大餐,让群众在视听享受中了解了许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丰富、活跃全市农村文化生活,展示全市农民文化风采,进一步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本着这样的宗旨,今年,我市在总结以往两届农民文化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紧扣“欢乐农家,筑梦乡村”这一主题,通过“送、种、评、展、扶、赛”六种文化手段,积极开展农民文化节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送文化”“种文化”与农民文化需求有效对接,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按照农民的文化需求,我市积极开展送电影、送培训等方式,以“送文化”为手段,最终实现在农村“种文化”的目的。在送电影下乡活动中,我市坚决执行“一村一月一场”的要求,在全市农村放映电影13404场。举办文化骨干培训班多场,以点单式培训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农村文化骨干进行集中培训,不断壮大农村文化骨干队伍,培养“不走的文化人才”。

  要实现“种文化”,就要有场地,建平台。依托全市开展的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工程,我市积极组织开展农村文化小广场文化活动展演,不但提升了村级文化小广场的利用率,丰富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还为农民搭建了村与村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展示平台,促进了农民文化活动的开展。

  “要与本地品牌文化活动相结合,注重挖掘、培育、保护和弘扬本地特色文化、民间民俗文化,努力打造本地品牌特色文化。”这是吉林省第三届农民文化节的一项活动要求。按照这一要求,我市在安排部署活动时,特别注重突出本地品牌文化特色,通过多种方式,让农民充分了解和欣赏本地精品文化。农民文化节期间,我市开展了《民俗·村落志》田野调查、农民作家和乡土诗人推介、美丽乡村文化讲堂、文化墙绘制等活动,进一步弘扬了本地特色和民间民俗文化。

  9月初,我市举行了农民才艺大赛决赛,歌舞、器乐演奏、小品、好来宝、快板等多种形式的才艺表演,让现场观众连呼过瘾。

  为增强活动的刺激性和可看性,我市“以赛代演”举行了多项活动,秧歌大赛、才艺大赛等一项项接地气的精彩赛事,为农民带去了不一样的文化感受。

  以农民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是我市开展农民文化活动的根本遵循。通过“送文化”,实现“种文化”,是我市开展农民文化活动的最终追求。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市紧紧围绕“送、种、评、展、扶、赛”六个方面,通过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文化志愿者、乡村文化能人等参与活动,充分利用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文化大院等开展文化活动,积极支持农村自办文化、鼓励农民自我展示、倡导文化交流互助,全面整合本地文化资源和服务,通过文化扶贫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等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推进了“送文化”与“种文化”的有效衔接,为农民提升文化欣赏能力、养成文化自觉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打造温馨城市,收获欢乐乡村。一年一度的文化节,已成为我市群众难以忘怀的一段欢乐时光。而在这段美好的时光里,他们的感受也终将被记忆留存,成为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引领城市文明前行的不竭动力。

  人人参与文化活动,人人享受文化成果。松原“两节”,精彩仍在继续,收获还会更多……

  记者 张红玉

责任编辑: 李丹